-
【探討】FDM 3D打印到底有沒有應用性?
FDM 3D打印技術作為目前人們最為熟知的一門3D打印技術,一直以來備受大家的關注與議論,但由于其材料及工藝的局限性,人們對這種技術的認知及定義就是—— FDM 3D打印只能是個“玩具”! 那FDM 3D打印到底有沒有應用性? 如果有,能怎么應用?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 首先,在現如今的3D打印教育領域,我們發現FDM 3D打印產品是最主流的產品,從幼兒教育到中小學教育再到職業教育以及我們的高等教育,都可以看到FDM 3D打印產品的身影,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 FDM 3D打印是可以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的! 其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FDM 3D打印技術相對容易理解,更因其技術表現直觀、可操作性強,危險系數低,環保,一直以來就備受3D打印初學者及創客愛好者的青睞,當然也就更適合用于教學以及對3D打印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了。 那說到底FDM 3D打印在教育領域應用最突出的優勢是什么呢? 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簡單、易用 —安全、環保 —技術展現力強 —價格實惠 這些看似“簡單”的優勢,其實才是推動3D打印教育行業應用的一些最基本的點,對于學校及孩子來講,能快速理解、能直觀感受、方便動手操作才是最重要的,“簡單”反而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那說完了教育,我們再來說說醫療和航空航天。說到這兩個行業,很多人肯定會抱著懷疑的態度,甚至是否定的態度,大家普遍會認為—— FDM 3D打印在醫療及航空航天上是沒法用的 但事實并不是這樣,下面我們先來看幾張圖 其實,要說這兩個行業FDM 3D打印的應用,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材料,那就是——PEEK材料,隨著傳統PEEK材料在醫療行業和航空航天行業的運用越來越成熟,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人們對于PEEK材料的認識與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近兩年更是有眾多3D打印行業相關從......
2018-03-20 -
3D打印崛起,將帶來模具行業的沒落?
有工業的地方就有模具。無論是個性化定制的金銀首飾,抑或是批量生產的日常用品,都離不開模具,所以模具被譽為“工業之母”乃實至名歸。然而3D打印的出現卻打破了這個定論,試想一下你擁有一臺機器,你可以隨時復制你想要的東西,不限數量且不限種類,你只需要設計出模型圖即可。1.生產周期減短 3D打印可以直接進行樣品原型制造,這極大縮短了從圖紙到實物的時間,任何形狀復雜的零件,都可以被分解為一系列二維制造的疊加,另外,相比傳統制造工藝,3D打印對材料的利用率也驚人,損耗極小。2.降低制造成本 大大減少從事生產的操作工人,勞動力成本下降;3D技術能制造出更多個性化和低成本的產品,尤其是滿足小批量生產的需求,而且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只需要圖紙,相比傳統制造工藝,這省去制造模具的成本。3.降低廢品率 注塑件的總體質量要受到注入材料和流經工裝夾具的冷卻流體之間熱傳遞狀況的影響。如果用傳統技術來制造的話,引導冷卻材料的通道通常是直的,從而在模制部件中產生較慢的和不均勻的冷卻效果。 而3D打印可以實現任意形狀的冷卻通道,以確保實現隨形的冷卻,更加優化且均勻,最終導致更高質量的零件和較低的廢品率。此外,更快的除熱顯著減少了注塑的周期,因為一般來說冷卻時間最高可占整個注塑周期的70%。 3D打印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產品建造的效率,在各方面都能碾壓模具生產,但是當面臨大面積生產時,3D打印成本遠不及模具。...
2018-04-26 -
科學家開發可穿戴腦部掃描頭盔:3D打印僅重905克
英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的腦部掃描儀,這個掃描儀在戴上后,患者仍可以自由地進行頭部活動。在腦腫瘤、癲癇、精神分裂癥等復雜的疾病中,醫生通常需要借助觀察患者腦部活動來診斷病情,而腦磁圖(Magnetoencephalography,簡稱MEG)已成為一種檢測腦部活動的新技術,能將神經網絡繪制成圖,并且對人體無創傷,該頭盔由3D打印而成,重量僅905克。 不過,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布魯克(Matt Brookes)指出,MEG仍有不足之處,如該系統非常笨重,傳感器的位置也是固定在一個不能移動的通用頭盔中。一旦頭部相對于傳感器的位置稍有變動,得到的數據質量就會顯著下降,即使五毫米也動不得。 為此,科學家一直致力于改進該系統。最近,他們終于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的腦部掃描儀原型。該頭盔由3D打印而成,重量僅905克。據學術期刊《自然》報道,這個掃描儀結合了量子傳感器和一種新的消除周圍磁場的技術,能夠以毫秒級的分辨率記錄MEG數據。為了證明此系統有效,研究人員記錄下一個實驗對象做出自然行為,如點頭、伸懶腰、喝飲料和玩球類游戲時的各項測數。他們獲得的數據記錄與當今最先進的掃描儀所獲得的數據不相上下。 據悉,該系統的潛在應用范圍非常廣,包括醫生可以在許多新環境下測試大腦功能,尤其是嬰孩、癲癇及帕金森患者的大腦活動。...
2018-04-17 -
六大妙招讓你減少3D打印機材料的浪費
眾所周知,3D打印技術能夠支持塑料、樹脂、陶瓷、金屬等種類豐富的耗材進行打印,因此其被廣泛的應用到航空航天、醫療、工業設計等眾多領域當中。然而,在縮短研發周期,減少裝配、降低模具成本的同時,企業卻更關注3D打印技術對制造成本的影響。為此,我們為大家總結了六個3D打印的設計要素,從而剖析如何能夠減少3D打印帶來的額外制造成本,以及如何在降低企業制造成本,提高綜合效益方面凸顯其優勢。 實際上,早前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員就曾提出過兩種可以顯著減少3D打印時間與材料的方法:一種叫做新PackMerger算法,即將一個對象分成幾段打印,再粘結在一起。例如下面圖中這只兔子,被自動分成多個組件并打印出來,所需時間從原來的13.5個小時,縮短至9.5個小時,材料用量也從351克降至229克,用算法優化用時1分鐘,組裝用時15分鐘。該算法的核心就是,將盡可能多的元素裝進盡可能曉得空間里。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是通過其他算法生成較小的支撐結構,這樣可以平均減少30%的打印時間和40%的3D打印材料。打印前,用該算法確定3D模型應如何在打印機托盤上放置,使伸出的部分需要的支撐最小化,計算機會自動將3D模型向各個方向旋轉,以發現需要最小支撐結構的3D模型擺放方式。 如果你覺得上面那些內容理解起來比較高深,甚至有些失去耐性,不要緊我們不妨先從下面這六點做起: 優化設計。精心設計的3D打印零件遵循的許多原則與注塑成型相似,比如說:在相鄰表面之間使用漸變過渡;避免橫截面積和零件體積之間的差異巨大的情況;避免出現在成品工件上產生殘留應力的尖角;無支撐的薄壁結構不能過高,否則會出現翹曲。 拋棄傳統。要知道,典型的3D打印零件往往帶有仿生設計,例如蜂窩結構或者復雜點陣結構,不要害怕在設計時使用這種結構,只要它們能夠創造出更輕、更堅固的部件。更不必忌諱在設計中使用孔狀結構,因為通過傳統制造方式在零......
2018-06-01 -
3D打印進入制造業 傳統模式向智能化轉型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關鍵。在當今世界各國對于高新技術和稀有資源的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不僅事關企業,更關系到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傳統的制造業,往往采用大量人員進行重復作業,產能低、能耗高,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都有待提升。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新興技術的持續進步,采用3D打印等技術來進行高效生產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目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發展方式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大力培育和打造發展新動能變得非常迫切。在此背景下,經過連續多年的試點和探索,我國傳統制造業向著智能制造業轉型的速度不斷加快,智能制造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7年,我國智能制造行業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到2017年,我國智能制造行業的產值規模已達到15000億元左右。 隨著我國制造業智能轉型過程的全面展開,各行業、企業將加快推動包括3D打印、大數據、云計算等在內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企業的生產工藝、管理流程進行深入融合。在此過程中,傳統制造業的商業模式將持續創新,智能制造新模式將加速推廣普及。 3D打印技術用于制造業,給制造業注入了一股新動力,使得制造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具體來講,3D打印技術在制造業的研發、生產等過程中所具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省時省力,提高生產效率。傳統制造業以“全球采購、分工協作”為主要特征,組成產品的不同部件在異地生產后,再運到同一個地方進行組裝。與傳統制造業不同,采用3D打印進行生產制造是“整體制造、一次成型”,這就省去了產品各個零部件通過物流運輸進行組裝的環節,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第二,傳統制造業以生產線為核心、以工廠為主要載體,生產設備高度集中。采用3D打印技術與制造業進行融合,使得生產設備可以分散在各地,從而實現分......
2018-08-04 -
3D打印將成建筑沙盤模型制作重要手段
從最初的軍事沙盤到后來的建筑模型,再到現在的數字沙盤,沙盤模型的制作技術和制作工藝不斷在進步。以往建筑師通常使用的是木頭或泡沫來制造比例模型,而3D打印能夠快速地將精確的虛擬3D模型呈現為真實的實體。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3D打印模型的好處,來看看為什么建筑師會加入3D打印這場革命中來吧。 1. 在進行詳細的比例模型設計時,3D打印使你的設計真實呈現,你可以更方便地和同事探討自己的設計理念,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更好地向客戶展示你的詳細思路。一個3D打印建筑模型可以將設想和草圖真實地表現出來,便于你攫取出最佳方案。 2. 3D打印使你更加靈活地處理模型,如果客戶提出修改意見,你可以在文件上簡單編輯,分享給同事,再重新打印。如果你還需要一個相同的模型,那就再打印一個,這就是3D模型和3D打印的好處——控制權完全在你手上。 3.一般的沙盤模型中所需要的模型比例的汽車及人偶,為了追求更真實的由遠到近的視覺效果,往往由清晰的和抽象的比例模型組成。傳統工藝使用圓鋸將木板條切割出汽車的形狀,再切割下來。或者用CNC激光機或者CNC銑削機從有機玻璃、聚苯乙烯或者紙板上進行切割。這些方法都難易把握得那么精準。 如果你的設計元素非常復雜的話(像雙曲面、復合外墻),那么3D打印就尤為適用了。任何復雜的、高難度的、傳統制造方式不能生產的產品,通過金石3D打印都可以輕松地制作出來。這對建筑商和建筑師們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工具。4.使用3D打印機能夠快速將設計靈感轉變為觸手可得的實物,并且可以任意調整比例,這大大減少了制造比例模型的時間。在制作汽車的時候,制作特定種類的汽車并不是我們的目的。5.不論是軍事沙盤模型還是房地產沙盤模型,往往都少不了水景展示,過去由于材料及密封度原因,往往使用的是假水效果。而使用3D打印,可以制作出一體化無縫銜接的池塘、湖泊、噴泉池等模型,再也不用擔心滲水問題。......
2018-07-26 -
3D打印是否會取代傳統模具制造?
模具被譽為“工業之母”,其應用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隨著科技革命車輪的滾滾向前,模具制造行業拉開了新的篇章,技術隨之突飛猛進,為加工制造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如今,雖然世界各地的傳統制造業還是以模具為生產主力,但是模具的發展卻受到了3D打印技術的沖擊。 科技革命車輪的滾滾向前,模具制造行業拉開了新的篇章,技術隨之突飛猛進,為加工制造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如今,雖然世界各地的傳統制造業還是以模具為生產主力,但是模具的發展卻受到了3D打印技術的沖擊。 近年來,隨著工業4.0的發展,中國制造業從“制造”向“智造”方向的發展速度越來越迅速,3D打印技術已在我國制造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3D打印機可為模具設計和制造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支持。甚至隨著3D打印技術的迅猛發展,在部分領域,已逐漸開始顛覆模具技術,與之形成直接競爭關系。 據了解,相比3D打印技術,傳統的模具制造需要更多的步驟和工藝,模具生產周期更長。模具制造商推出一種新產品時,在上市之前,新品需通過嚴苛的國際標準和認證,而眾多部件的認證將耗時巨大。這會使新產品在搶占市場的時間上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而3D打印注塑模具則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知名廠商施耐德電氣是這么做的,在他們的開放性實驗室內,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注塑模具。 據了解,相比3D打印技術,傳統的模具制造需要更多的步驟和工藝,模具生產周期更長。模具制造商推出一種新產品時,在上市之前,新品需通過嚴苛的國際標準和認證,而眾多部件的認證將耗時巨大。這會使新產品在搶占市場的時間上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而3D打印注塑模具則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知名廠商施耐德電氣是這么做的,在他們的開放性實驗室內,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注塑模具。 據施耐德相關人員介紹,通常情況下,生產一個模具需要幾個星期到兩月之久,而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完成模具......
2018-08-10 -
20屆高交會洋明達3D打印機圓滿收官
11月18日,為期五天的第二十屆高交會圓滿結束。一年一度的高交會吸引了海量的觀眾前來看展,據統計,今年高交會共計接待來自103個國家和地區的56.3萬人次觀眾,專業觀眾人氣指數達到246,平均每個展位每天接待246位專業觀眾,現場人數爆棚,熱情不減。 3D打印技術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逐步被社會所接受和認可,廣泛應用于設計、教育、醫療、生產、生活等領域。在3號館,洋明達展示了3D打印機和眾多3D打印模型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成為光電顯示展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高交會現場,深圳洋明達為了更便于參觀者了解產品及功能,對每一臺展示的3D打印機都進行了現場打印作業,高精度打印作品吸引了一眾參展者駐足了解,工作人員針對客人的每一個問題都進行了詳細認真解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一致肯定及稱贊。 此外,深圳洋明達還特設了3D模型展示架,輪轂,發動機,咖啡壺,工業零部件...各式各樣的3D模型吸睛十足,現場觀眾紛紛拍照留念。 目前,洋明達在手板、模型、醫療、汽車、燈飾、工業件、樂器、建筑、陶瓷潔具等領域已有多個解決方案; 也懷著成就和幫助客戶的初心,解決行業的痛點,組織專業的研發團隊進行各行業的突破。 在未來,洋明達將憑借不斷擴大的優秀研發團隊,持續制造更好、更易用的3D打印設備,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享受3D打印帶來的高效和便捷!...
2018-11-24 -
感動!英父親為無臂兒子3D打印9只個性仿生臂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日報道,現年51歲的卡勒姆?米勒住在英國米德爾斯堡附近的蒂斯河畔斯托克頓市,他用3D技術為缺損左臂的10歲兒子制造了9只仿生手臂。 據悉,米勒有一兒一女,其中兒子杰米生來就沒有左臂,在他母親孕檢時也未查出任何問題。在杰米6歲時,醫生表示可以做手術把杰米的腳趾移植當作手指,但米勒拒絕了,他表示雖然杰米沒有左臂但這從來沒有妨礙他繼續生活,他們會教他怎么用單手做事。 在2017年,米勒買了一臺3D打印機并在網上下載設計圖為杰米制作3D手臂。第一次做的手臂就很成功,這種3D手臂從肘部伸下來,通過彎曲肘部,手指就可以活動。而第一次戴上假肢的杰米很激動,并帶去學校,讓同學和老師震驚了一番。 到目前為止,米勒為杰米制作了9只印花手臂,有一只配有閃爍的LED燈,這是杰米想出來的創意。現在米勒通過在這只手臂...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