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流浪地球》3D打印道具花費僅7位數,票房收入十位數!
截止2019年2月11日,電影《流浪地球》上映7天,累計票房已經突破20億元。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受到熱烈的追捧。 在2018上半年,3D打印商宣稱他們承接了電影《流浪地球》中大量道具的制作,相當一部分復雜的道具和場景,都是使用3D打印技術加后期處理(打磨、上色等工藝)來完成,“劇組預算減少了,貌似資金遇到了問題,我們承接這批道具的制作,被砍了很多,最后只花了7位數人民幣。” 另外,有另一個3D打印服務商在朋友圈留言透露,“我們幾年前就給郭導演做事情(備注:3D打印或3D掃描服務),就是因為他的劇組給錢太少就不再合作了。”小編覺得,《流浪地球》火了之后,郭導演劇組就應該會有錢了給道具制作預算了。 為了支持國產科幻電影,2019年2月10日,小編花了48元/張的價格買了兩張電影票,體驗了這部科幻大片。他發現了很多3D打印的道具。 吳京,在《戰狼》拯救一艘船之后,在《流浪地球》拯救了有35億人的地球。強烈的英雄主義,燃起了小編那顆塵封已久拯救世界的心。 據《流浪地球》專門管特效的負責人透露,為了控制和溝通,特效外包給三個主要特效公司;改變了好萊塢的標準流程、符合中國國情的可控性;對三家公司進行標準化,統一了建模軟件犀牛以及物理插件;然后三家公司再進行對其他的分包公司進行控制協調,避免了很多重復工作。找的道具公司有不少是專門做好萊塢特效道具的。他們一般更強調他們的后處理技術。對于建模和制造技術一直都是諱莫如深。 近幾年中國內地的電影和電視劇作品,越來越多地使用到特別定制的道具,而這些道具,很多是依靠3D打印技術制作出來的。像很多國產3D打印機,經常被劇組和道具制作外包公司所使用,甚至還直接出現在影視作品的畫面當中。而在國外,特別是好萊塢大片,早就已經普遍應用了3D打印技術,提升了整個影視作品的效果。不......
2018-02-12 -
3D打印走進太空,揭開了人類“太空制造”“自給自足”的序幕
不久前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宇航員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了老鼠甲狀腺,這是人類首次在太空打印生物器官。在太空工作生活并不容易,經常出現物資匱乏情況。依賴地球“補給”制約著人類向深空探索。2014年,美國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了世界首臺太空3D打印機,先后打印出一系列太空專用零部件,揭開了人類“太空制造”“自給自足”的序幕。 一般來說,當國際空間站內缺少某種工具或部件時,宇航員們就得花上數周甚至數月等待地面送來物資補給。有了太空3D打印機,技術人員在地球上設定出物品的制造程序,然后用電子郵件發送至國際空間站,整個過程耗時不到一周,而實際打印時間只有約4小時。 除了時間成本,太空3D打印所節約的運輸成本同樣可觀。空間站、基地或復雜航天器的系統由許多部分組成。盡管在建造時就力求可靠,但仍然面臨著零件損壞、系統升級等問題。如果攜帶大量預制零件進入太空,就會大大增加高昂的發射費用。如采用太空3D打印技術,只需將原材料和輕型打印機帶入太空,從而就地制造所需零部件,最大限度減少發射重量并提高工作效率。未來,當人類能夠從其他星球表面開采原材料時,還能在太空建立“零件工廠”,進一步減輕航天器的發射重量,節約空間。 3D打印技術在太空的操作環境與地球大不相同,技術難度也不一。在地球上,依靠重力,3D打印機擠出的加熱塑料、金屬或其他材料能自然地沉積,一層一層打印出三維物體。而在太空零重力條件下,需要使用以給定速率旋轉的離心機來確保材料沉積到位,或者修改3D打印的過程來使設備平穩運行。不過,原本基于地球的3D打印技術更容易適應有著微重力環境的月球和火星。 3D打印技術的“升空”還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在缺少太空人員甚至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制作、提取、運送、安裝等整個打印過程,都需要借助高度自動化甚至全自動化的機器人來完成系統操作和協調工作。要想實現“太空制造”,機器人......
2019-02-14 -
2019 SIMM深圳機械展最不容錯過的展品:洋明達3D打印機
2019年第20屆深圳國際機械制造工業展覽會(簡稱:深圳機械展 )將于2019年3月28日-3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展會共有超過1155家參展商參展,專業觀眾人數達134921人。在此展覽中洋明達將展出了包括全新工業級3D打印機600x600x600mm MD-666; 400x300x500mm MD-6H; 300x200x200mm MD-4H和教育級3D打印機160x160x160mm MD-16在內的四款產品。 增材制造已經成為全球先進制造業領導者的優先關注技術之一。我國從發展目標、行業標準、財政扶持、重大項目立項等多個層次給予支持,先后有多項扶植3D打印產業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在政策扶持和業內人士的共同推動下,目前3D打印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我國工程機械、汽車領域、航天航空、消費品制造等領域。 洋明達通過洞悉市場需求、堅持技術研發,不斷向市場提供全新前沿的增材制造技術,本次機械展,洋明達將攜最新FDM 3D打印機技術亮相,屆時還有精美小禮品免費領取哦!盡請期待! 洋明達3D打印機展位:5號館5A34。...
2019-03-13 -
洋明達教育級3D打印機走進貴州高級中學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推廣力度加大,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正在悄然褪色,基于3D打印技術的創客教育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構建開放、開源、創新及創造的信息化創客教育空間,顯然更受師生用戶歡迎。 因此,越來越多的教育級3D打印機走進國內各大高校。近日,洋明達教育級3D打印機MD-4H就與貴州某高級中學合作,構建了該校大型創客實驗室。 洋明達教育級3D打印機走進貴州某高級中學 3D打印技術應用納入學生日常教育課程中,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和深度體驗,這有利于激發學生跨學科學習和創意智造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創客的空間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設計能力。由此可以預見,今后在政策層面的支持下,3D打印將進一步融入到了高中課程體系中,成為現代化創新教育的一大亮點。 洋明達作為國產3D打印機品牌支柱,十分重視3D打印技術在創客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發,并在3D創客教育項目實施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合作的國內外中小學,高職高專以及大學達數百所,已成為眾多學校3D打印機的首選品牌。一方面是因為,洋明達將產品品質放在重中之重,深知產品品質決定未來發展,所以洋明達要求出廠的每一臺機器經過層層檢測,10x24小時不間斷測試,保證每一臺洋明達3D打印機完好無損的送到客戶手中。這也是洋明達好口碑持續至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為,洋明達除了提供優質的產品之外,周到細致的服務也讓客戶嘖嘖稱贊。好產品+好服務 一直是洋明達尊崇的第一原則。 未來,洋明達也期待和更多的學校合作,為中國創客教育貢獻綿薄之力!...
2019-04-18 -
3D打印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分析
有這樣一個名詞,它時常被冠以“顛覆”、“變革”的光環;有這樣一項技術,雖然已問世二十多年但卻在近年才滲透到汽車、醫療、消費品等各個領域,它就是3D打印。 幾年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將3D打印標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而因其能夠將數字世界與現實生產結合得更為緊密,因此近年來得以在汽車行業廣泛應用。但是,隨著汽車科技化日益縱深,在汽車制造轉型升級的當下,3D打印是否真的是催動變革的關鍵呢? 60秒速讀全文:1、通俗地來說,3D打印就是通過電腦建模,用機器將打印材料以極薄的厚度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2、包括奔馳、本田、福特、大眾以及中國汽車品牌吉利等眾多車企都圍繞3D打印展開了積極探索。車企之所以如此積極擁抱3D打印技術,主要是因為該技術一定程度上具有降低成本、縮短周期、個性化定制、輕量化等優勢。3、3D打印適合小批量、定制化生產,但就汽車制造業而言,其并非具有天然優勢。4、因無法取代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目前3D打印僅是傳統制造的補充和創新,還談不上是對傳統制造模式的革命。 ● 何為3D打印? 其實,3D打印算不上是一項全新的事物。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3D打印就已經問世,與普通打印機原理類似,只不過3D打印機的“墨水”是金屬、陶瓷、塑料等材料。通俗地來說,3D打印就是通過電腦建模,用機器將打印材料以極薄的厚度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3D打印的優勢在于,擁有更快的成型速度、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高的精度。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制作出概念模型。另外,由于其層層堆疊的特性,生產形狀復雜、尺寸微細、難于制造的零件也是它的強項。并且,通過選材和結構優化,3D打印產品輕量化的優勢更加突出,也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航空領域。 那么這些特性對于汽車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呢?汽車零部件的開發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研發、開模、測試等多輪環節。......
2019-05-18 -
3D打印無人機來啦
如今,3D打印技術正“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3D打印機幾乎可應用于市場各細分行業。在無人機制造領域中,相對傳統制造,3D打印無人機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3D打印機正以自身獨特的優勢備受青睞。 此前,深圳市一知名無人機生產廠家就用3D打印機為他們解決了難題。該公司用洋明達MD-6H 3D打印機和PLA 3D打印耗材打印出一些復雜的零件,輕松解決了前期新產品研發階段眾多零件都需要注塑成型的難題。該公司技術總監表示在設計無人機時需要350個零件,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優化設計,獲取3D文件,打印出需要的諸多零件。還可以重新構造無人機的整個結構,以在力量和重量之間取得完美平衡。同時也為新產品的研發節省了一大半時間。 MD-6H是深圳市洋明達科技有限公司熱銷的一款工業級機器,歷經10年的技術沉淀打造的一款經典機型。其400x300x500mm(長x寬x高)的超大打印尺寸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產品打樣需求。而且MD-6H 3D打印機還具有斷電續打,斷料續打,自動關機等人性化功能。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洋明達MD-6H 3D打印機的相關信息,請隨時聯系我們!...
2019-06-20 -
3D打印機如何挑戰傳統制造業
近年來,3D打印對制造業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著眼于傳統制造業的弱點探討如何給增材制造業一個擴大的機會。 傳統制造業如何運作? 傳統工藝:從設計師到制造商 你如何把一個想法變成現實?幾十年來,這都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工程師設計一個零件并決定它的形狀、材料和其他因素可能會制造出一個基本的原型。但在制造最終用途的零件時,工程師必須找到一個能夠使零件達到專業標準和規模的制造商。零件可以在任何地方設計,但制造它們需要滿工廠的機器。 根據制造的零件,制造商可以使用任何數量的制造工藝來制造。他們可以使用機械加工,將一塊金屬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狀;他們可以將金屬板彎曲并沖壓成新的形狀;他們可以使用鑄模或工具從液態塑料中制造大量零件。 像這樣的傳統制造工藝是非常有用的,并且將持續使用多年。但是,它們也有缺點。 傳統制造業的弱點 廢料 附加設備 熟練勞動力 減法制造是傳統制造技術中最常見的一類。此術語用于描述采用無模板材料塊并通過切割將其減少到所需形狀的工藝。減法制造最常見的形式是數控加工。 但是,盡管減法制造對于使用高質量的材料是很好的,但它并不總是有效的。這是因為用減法制造零件必然需要多余的材料:起始塊或“工件”必須比最終零件大,因為工具最終會將其縮小到一定尺寸。被切斷的一切都變成了浪費。 此外,傳統的制造工藝通常需要額外的設備。鑄造過程需要工具和模具,這些工具和模具需要時間和金錢來制造,但最終在工作完成或達到其壽命時會被丟棄。 最后,實際安裝和操作這些傳統制造的問題很小。傳統的機器通常占用大量的空間,這就需要大量的工廠空間,而這些空間的租賃或購買成本很高。雖然有些過程(例如CNC加工)是由計算機控制的,......
2019-06-20 -
醫療3D打印機定制矯正器
毫無疑問,3D打印假肢、3D打印鑄模技術為醫療行業定制設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將重點討論3D打印制造矯正器的一些好方法。這些3D打印矯形器的優點是什么?它對低收入國家的人們帶來哪些幫助?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殘障國際最近發表的一項關于矯正和3D打印的研究。 為什么使用3D打印機制造矯正器? 殘障國際公司進行了一項全新的研究,以檢查3D打印制造是否可以成為傳統矯形器的新替代品。采用熔融沉積建模(FDM)工藝制造的3D打印設備似乎是另一種選擇,但這些矯形器相對太重。然而,通過使用專業的3D打印工藝,3D打印制造可能很快成為制造此類零件的真正革命。我們將看到國際殘疾人組織的這項研究所顯示的優勢。 偏遠地區的解決方案? 據估計,需要假肢或矯形器的低收入國家有3000萬人。這些地區缺乏訓練有素的人員,并且對骨科器械的使用非常有限。 這就是為什么在這項研究中,3D打印的矯形器和傳統的矯形器已被送到尼日爾,多哥和馬里,以便了解3D打印制造是否有助于這種情況。 我們能看到的關于3D打印矯形器的第一個優點是,制造它們的過程更適合偏遠地區。事實上,人們可以讓他們的肢體在中心進行3D掃描,3D掃描可以在近24小時內發送到3D打印機上,然后可以在最初的骨科中心添加一些最后的潤色。整個過程實際上會更便宜。而要制造傳統的矯形器,人們必須去專門的診所,而且對于許多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來說,這似乎相當復雜。此外,這個過程可能會更長一點,而且更昂貴。 獲取定制的3D打印矯正器 3D打印矯形器是一種使設備完全適應患者形態并真正適應其需要的方法。這就是為什么3D打印制造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醫療行業的原因。通過對患者腿部進行三維掃描,可以創建完全適合他的醫療設備。 目前,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3D打印機......
2019-06-25 -
國家發布《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再次促進3D打印發
國家十二部門聯合發布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重大通知,《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這是繼《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之后,再一次升級的規劃。 在《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解讀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3D打印技術規模產業化,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產業鏈組合都將面臨深度調整。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密切跟蹤、迎頭趕上。”李克強總理指示“既要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加強3D打印核心技術和原創技術研發,又要加快成果推廣運用和產業化進程。為什么要制定《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呢? 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制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制造技術,將對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產業鏈組合產生深刻影響,是制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我國高度重視增材制造產業,將其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重點。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通過政策引導,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增材制造關鍵技術不斷突破,裝備性能顯著提升,應用領域日益拓展,生態體系初步形成,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了若干產業集聚區,增材制造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正在萌發,世界各國紛紛將增材制造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增長點,推動增材制造技術與信息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設計理念的加速融合。全球制造、消費模式開始重塑,增材制造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尚存在關鍵技術滯后、創新能力不足、高端裝備及零部件質量可靠性有待提升、應用廣度深度有待提高等問題。為有效銜接《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
2017-12-15